建设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蘑菇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传统的栽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实现工厂化(或设施化)栽培是未来蘑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受市场容量、产品价格、栽培技术、装备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就决定了我国蘑菇产业必将是一个分步发展的过程。在产业进行工厂化(或设施化)栽培升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失误,减少损失,降低产业升级成本。在几年来致力于推广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过程中,总结实际生产遇到的具体问题,感觉在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建设和生产组织时,从工厂选址,工艺方案、设施、设备的选型及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工厂选址及平面布置方面
在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平面布置方面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
1、交通运输必须方便,运输麦秸、稻草的车辆和运送鲜菇的冷藏集装箱车辆一般都高、宽、重,应尽量避免经过道路比较窄,电线、电话线架设比较低的村庄内或通过大型车辆有一定难度的场地建厂。
2、培养料生产基地要离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机关、和污染企业有一定距离。既要发酵培养料时的气味不影响周边的人,也不要被周边的污染企业污染到蘑菇厂的培养料和栽培的鲜菇。
3、要选择水、电充足的地方。特别是水质一定要先分析化验浑浊度(含沙量)、PH值、硬度、矿化度、腐蚀性等指标。
4、项目建设的工厂平面布置应根据场地的形状、地势、主要风向等因素,尽量减少培养料生产和出菇房相互污染,最好选择培养料生产基地和栽培出菇房有一定距离,尽量避免出菇房和发酵场地靠在一起。生产的工艺路线安排,要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运料距离和方便装载机的节油,雨季排水和泡料肥水回流要分开,要让培养料浇水时多余的肥水回到肥水池内,尽量减少泡料肥水外流。
(二)、在工艺方案、设施、设备选型方面
工厂化栽培蘑菇的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确定工艺方案和工艺设施时,要根据投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综合考虑。即要考虑工艺流程完善,各工序配套齐全,生产顺利,保证质量,还要考虑经济规模问题。
过去往往由于投资少或信心不足等原因,造成以下两种情况的出现:
其一,是为了保证顺利生产,各个工序设备全部配齐,工艺流程很完善,但因资金不足,建设的出菇房很少,造成培养料生产工序的投资不能充分利用。例如,一个工序设备齐全工艺流程完善的工厂化栽培蘑菇基地,只有六间标准空调菇房,按两个月一个栽培周期,正常生产每月只用三批二次发酵培养料,这样培养料生产工序的设施设备和生产人员每月有近一半的时间不用工作,造成浪费。
其二,是只注意规模形式,没按工厂化栽培蘑菇的工艺要求规范设计,在二次发酵隧道、菇房保温、菇房空气调节系统等方面,有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选型不正确等问题,满足不了栽培工艺技术的需要,造成生产困难达不到产量要求。 从国内工厂化栽培蘑菇实际情况看,出现问题比较多的是二次发酵隧道和出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其次是上料设备和菇床架方面。
二次发酵隧道是工厂化栽培蘑菇的一个重要工艺设施,在二次发酵隧道内进行的巴氏消毒和控温培养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要求精准的生物转化过程。是决定培养料出菇能力的关键环节,是蘑菇单位栽培面积高产的基础。建设的二次发酵隧道应当做到进料、出料和设备维护方便,能有效控制发酵,一年四季都能实现整个隧道内培养料的均温、升温、恒温、降温和均衡控温。要实现这些要求,就必须做好隧道的设计施工和设备控制。在国内的一些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中忽视二次发酵隧道的重要性,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
在确定二次发酵隧道具体选型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隧道的具体长、宽尺寸应和出菇房的栽培面积配套,一般情况是一个二次发酵隧道的一批培养料供一个或两个菇房的栽培用料。除非是完全人工上料,一个隧道内的培养料一天不能全部出完,可考虑建设小的二次发酵隧道,两个隧道供一个标准菇房的栽培用料,但这样隧道的造价会提高很多。
2、隧道的高度应根据隧道的填料设备和出料设备确定,满足方便进出料即可。
3、隧道设计施工要正确,设备和控制系统要可靠适用。
4、隧道的个数一定要和菇房个数配套,如果隧道个数不足会影响菇房利用效率,影响产能。一个效能比较好的二次发酵隧道每月最多能产四批料,通常情况可按一个隧道两个月产七批料计算工序平衡。
工厂化栽培蘑菇的出菇房一定要有能够制冷和供热的空调设备,这是一年四季内保证鲜菇产量和质量的重要设施,满足栽培蘑菇的工艺控制要求。空调选型时应根据菇房的结构、节能情况和蘑菇的销售方式,如果是以鲜品销售为主,对空调的除湿能力要求高一些。如果是为罐头、速冻等加工作原料,对空调的除湿能力就要求低一些。
通常可按以下方面考虑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
1、对于菇房是整体建筑,有公共走廊的标准出菇房,可选用每间菇房独立空调,也可选用中央空调。
2、对于菇房较少或分散建设的菇房,可考虑独立空调或整体移动空调。
3、对于以鲜销为主的菇房要选择除湿效果好的空调系统。
4、菇房的空气调节系统要保证菇房内各部位温度尽量一致。
目前,我们专为食用菌栽培开发的独立空调,可氟,水双模式工作,采用双系统独立控制,四级能量调节和独特的通风处理方式,高效、节能、可靠,安装方便。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效果很好,能按比例调节通风量,空调机组的运行费用可下降30%~50% 菇房的上料方式及设备,是目前工厂化栽培蘑菇引进模式和国产化模式的最大区别,引进模式全部机械化上料,要求菇床架与上料系统完全匹配,投资较大,国产化是充分依靠人力资源或简易设备上料,菇床架已满足出菇要求为主。经过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也在逐渐完善国产菇床架的结构,逐步实现人力资源与简单设备的有机结合。
对目前状况在建设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菇房建设和菇床架加工时,应考虑为将来进一步改进上料方式预留空间,应按标准化设计,先简化安装,逐步完善。如,菇床架的框架部分采用标准结构的热镀锌钢材,各种安装孔全部加工好,床面、侧板先用廉价材料替代,等技术熟练,生产销售顺利后可分步添加,逐步解放人力提高效率。
2、对于目前的上料方式不要盲目追新,选择上料方式要综合考虑长期运营成本。如目前很多人推崇的打包上料方式,从工艺、生产、卫生安全方面考虑都是比较理想的,但长期运营成本很高,每平方米栽培面积大约增加6元成本,再考虑打包设备的折旧费用成本更高。
新建项目投产前,一定要健全各项工艺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各项生产操作原始记录,员工一定要经过认真培训。这些都是保证项目顺利投产,快速达到设计产能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建设工厂化栽培蘑菇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应坚持规范化、标准化,有可持续发展性,对项目选址、自然状况、资源状况、配套设施等内容要进行全面考察,调研,综合评估。对项目的平面布置、工艺方案、主要设施一定要经过认真论证。在具体建设时可采取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一定要坚持上一部分成功一部分,要杜绝前面建后面拆的状况。比如上料方式前期是人工上料,但设计时菇房的门、菇床架的框架安装位置,一定要按总体规划好的标准形式建造、加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可逐步完善。对项目的关键工序和设施决不能对付,如二次发酵隧道、菇房结构及保温、菇房空气调节系统等一定要满足工厂化栽培蘑菇的工艺要求。